您是否想过该拥有怎样的老年生活?
是居住在装满智能设备的家中,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实现需求“一键满足”,还是漫步在熟悉的社区,吃着社区食堂里的“家常菜”,参加丰富多彩的兴趣班,抑或是同三五好友住进养老机构,享受专业的康养照顾?
“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老年人的冷暖放在心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不仅是千万个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全社会挂念的“国之大事”。
如何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深入一线调研、走访后,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建议“开设养老照护专业应对人才荒”“优化社区助老服务,共享创新养老模式”“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优化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平台建设”等。
一直以来,检察机关也通过依法履职全力保障老年人权益。此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民政部制发“十一号检察建议”,督促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监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今年,检察机关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其中一项工作重点就是深化老年人特定群体权益保障。
这些建议和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什么?记者在采访中找寻答案。
养老需求多元化
呼唤顶层设计和立法规范
李楠楠代表(中)教老年人用手机和子女视频聊天。
“怎样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呢?”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美适心福爱护理院护士长李楠楠时不时就琢磨这件事儿。
大学毕业以后,李楠楠进入护理院工作,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观察到,与日益增长的养老行业专业化护理服务需求相比,养老护理员队伍仍存在总体数量不足、技能水平不强、薪酬待遇不高等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事业发展。”在李楠楠看来,养老护理,人很关键,人员数量的多少、能力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护理的质量。
2018年,李楠楠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她始终将目光聚焦在老年人身上,为养老事业发声。她先是提出恢复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建议,通过资格考察提高护理员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如何提升养老护理人员队伍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呢?李楠楠建议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职称评价体系建设。
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养老行业存在着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尤其是护理一线。“年轻人就业压力大,而养老行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李楠楠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行业、扎根养老行业。“现在很多政策都在鼓励年轻人加入到养老的行业中,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成长空间。”李楠楠希望给予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补贴,提高其薪酬待遇。
如今,全社会对高质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养老服务的发展任务、发展目标、发展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需要国家层面完善养老服务顶层设计,通过对养老服务进行专门立法,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李楠楠建议国家层面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立法工作。要聚焦基本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等重点领域,推动全国养老服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如今,养老需求愈加多元,养老方式也越来越灵活。李楠楠提到,很多地区都在推进嵌入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养老机构是类似‘托儿所’那样的‘托老所’,老人可以早上来晚上走,也可以长期住在养老机构,多种方式,任他们选择。”
李楠楠还特别提到,南通市检察机关检察官到护理院走访调研,为他们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不仅如此,南通市检察机关还全面梳理近几年办理的涉养老机构安全案件,分析和查摆养老机构安全监管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到民政等部门走访调研,了解当地养老机构的总体数量、监管部门职能划分及监管面临的困难等,就共同推进落实“十一号检察建议”形成共识,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守护夕阳红
代表、律师、检察官都在努力
近日,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老年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编写的《“守护夕阳红”反诈宣传手册》陆续发布,向广大老年人介绍生活中常见的诈骗类型,进行防骗提示。
方燕代表(左二)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五丰社区调研农村养老问题。
说起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老年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就不得不提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协老年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方燕。
2022年,方燕提出,律师作为法治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当为老年人权益保护积极贡献法治智慧和法治力量。她在当年的两会上提交《关于在全国律协及各级地方律协建立老年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的建议》。这份建议很快就得到了司法部的回复。同年9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老年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成立,方燕担任主任。
说起为何她会持之以恒关注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方燕给出了一个词——感同身受。“家家都有老人,从法律层面为老年人提供系统、科学、有效的保护和关爱,作为法律工作者,义不容辞。”她说。
了解到老年人“吃饭难”是养老问题的集中表现之一,她提出探索研究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的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多路径、多维度的老年人就餐送餐养老保障服务体系。
注意到电影院内阶梯不方便拄拐杖,方燕想到很多文化休闲场所中适老化设计很少,她提出文化休闲场所硬件设施设计应便于老年人使用,应当为文化休闲场所配备急救设施,保障老人在文化休闲活动时的安全健康。
见过老年人维权的不易,也深知老年人群体法律援助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她提出提高老年人群体法律援助案件处理质量,深入发展老年人专项法律援助项目,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援助服务。
常与公检法司交流,她提出各级检察机关要在检察工作中加强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综合发挥惩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职能作用,积极发挥基层检察作用,加强老年法律维权工作。
从生活层面到法律层面,方燕的每一条建议都来源于她的“感同身受”,来源于她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
“保护老年人的今天,其实也是保护我们的明天,谁都会有老的一天。”方燕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全国律协老年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普法形式,精心制作系列涉老普法短视频、普法课件,通过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向老年人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未来,该委员会将通过开展“守护夕阳红”公益普法活动,广泛深入社区、养老院等为老年人开展公益普法活动,为老年人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帮助。
社区中心、社区食堂
老人们为何都爱去?
王晖代表在听取居民意见建议。
社区养老是中国一大特色,具体如何做,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很有发言权。
她所在的牡丹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不仅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康复理疗等各种服务,还设有书法、剪纸、萨克斯、模特等兴趣班。“老人们可愿意来到社区中心活动了。还有社区食堂,每到饭点,食堂里人头攒动。”
“在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社区食堂解决了老人们吃饭难这个大问题。”王晖介绍说,“为了实现社区食堂的高质量发展,我们挨家挨户走访,询问他们的生活需求,每个月还会进行问卷调查,请大家对食堂运营提意见建议,我们就根据大家的需求进行调整。因此很多人都说社区食堂价格经济实惠、菜品丰富,在这里能吃出家的感觉。”
家住牡丹社区的李大爷就是社区食堂的受益者,老伴得病卧床不起,李大爷年纪大了,自身行动也不方便,一个女儿要照顾孩子,无暇给他们做饭。社区食堂开通后,提供上门送餐服务,解决了老两口吃饭的问题。
“要是没有社区的照顾,我们老两口就难了。”李大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王晖说,社区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还要让他们过得有品质有尊严。牡丹社区构建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活力老人服务失能老人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让活力老人实现自身价值,让“品质养老”惠及每一位老年人。
“我们社区还有一些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我们把他们和活力老人结成对子。”王晖介绍说,活力老人每提供一次服务获得一定的积分,凭借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服务。比如,一次兴趣课堂、一次康复理疗、一顿餐食等。
社区里有些老人在工作时练就了一些技能,退了休还想发挥余热。社区还有一些老党员、老劳模也乐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王晖和同事们将这些人分类登记造册,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爱好成立了8支志愿服务团队,定期会给老年人维修小家电、理发等。
“这也是激励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的一种方式。”王晖说。
王晖还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收集的意见建议,凝结成代表建议,为老年人谋福利。她建议推动社区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扶残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实现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资源的高效协作,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公立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
王晖也注意到,检察机关在维护老年人权益方面不断发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检察院联合公安、民政、金融等部门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打击,及时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确保老有所依,传递检察温情,彰显检察关怀。
让老人不再深陷“数字鸿沟”
李丹丹代表(右)组织老年人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活动。
“我们这个社区虽然不大,但是老年人比较多,他们离老远看到我就喊‘丹丹、丹丹’。”在社区工作多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东山街道东经路社区党委书记李丹丹始终对老年人养老服务特别上心,也由此得到大爷大妈们的热烈拥护。
东经路社区是秦皇岛市首个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试点社区。当时李丹丹和同事们选了50多项助行、助浴等产品,邀请社区里的老年人了解体验。
社区里的张大爷是个伤残退役军人,听力不太好。了解到他的情况,器械公司赠给张大爷一副骨传导耳机,他戴上以后握着李丹丹的手说:“我终于能听新闻联播了。”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李丹丹,也让她意识到康复辅助器具的重要性。在参加全国两会时,她提出优化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的建议,希望政府对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进行更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这一建议很快就得到财政部的回复,并出台了相关政策。
她将回信念给了张大爷听,张大爷激动万分。“我当时就觉得我这个建议没白提,这就是人大代表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要意义。”李丹丹说。
有了这一次的经历,李丹丹更加关注老年人养老服务了。她更喜欢拉着老年人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老年“数字鸿沟”逐步缩小,人民群众在健康及养老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北戴河区在“北戴河福卡”微信小程序上设置养老服务板块,将康复辅具、上门理发、上门助浴、适老安装、社区食堂等多项养老服务嵌入其中,方便快捷。
但李丹丹在推广小程序时,有老年人说图标太小了,看不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服务,“项目特别多,不知道哪个是哪个”。“我们赶紧把老人们提到的问题反馈给技术公司,技术公司根据大家的需求将小程序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李丹丹告诉记者。
这件事也给了李丹丹启发,她意识到在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时,要关注老年人需求的方方面面。为此,她提出“优化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平台建设”的建议,其中一项就是根据老年人身心特点,将信息技术先进性和产品易用性结合,积极开发便携式、人性化、智能交互的终端产品。
记者注意到,现在一些地区都在搭建智慧养老平台,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可以实现对老年人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的实时分析和及时预警。“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希望强化监测预警功能,推动各类智能应用场景不断落地,及时满足老年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李丹丹说。
平时,社区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邀请居民坐在一起,聊一聊需求,谈一谈感受。李丹丹告诉记者,检察机关也会深入社区做普法宣传,为老年人讲解反诈骗知识。“我们的小程序设置了微心愿征集栏目,对于居民的需求,我们会帮助寻求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李丹丹笑言,“检察机关在他们开展的‘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给予了我们社区很多帮助,我们跟北戴河区检察院是并肩战斗的好伙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愿每一位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
(检察日报 单鸽)